然而从现实看,违规的现金贷并非灰飞烟灭,而是玩起了变脸与变身术,乃至偷天换日逃避监管
被监管部门重拳打击的现金贷平台竟用换穿马甲的手段企图逃避监管。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6月12日发布消息称,近期有部分机构或平台以手机回租、虚假购物再转卖等形式变相发放现金贷,甚至故意致使借款人形成逾期。该协会呼吁消费者审慎选择平台,理性办理借贷(6月13日《北京青年报》)。
现金贷乱象丛生,其中蕴藏着诸多风险,也让不少人深受其害。对此,国家相关部门不乏治理措施。去年以来,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先后出台有关文件,明确了规范现金贷等网络借贷行为的管理要求,加强对现金贷业务的监管并逐步化解其形成的风险,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公众少受其害,有效维护社会金融秩序的稳定。
然而从现实看,违规的现金贷并非灰飞烟灭,而是玩起了变脸与变身术,乃至偷天换日逃避监管。诚如媒体报道,比如有些平台以手机回租形式发放贷款;有些平台在贷款过程中搭售其他商品,变相抬高利率;有些平台故意导致借款人逾期,收取高额逾期费用等等,最终目的就是忽悠消费者上当。其中,以手机回租形式最猖獗。从本质而言,这些新变种的现金贷难逃违法违规真面目。
对此,消费者的警觉至关重要。比如,加强金融知识学习,不断增强防范意识,无论进行何种形式的贷款,既要认真核查对方的资质,又应该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以及留存相关证据;同时,当合法权益遭受损害时,切忌忍气吞声,通过法律维权至关重要,或者向监管部门与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举报等。同样,面对着违规现金贷的变身术,也需要监管创新举措。
据报道,6月7日,有关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关于提请对部分现金贷平台加强监管的函》要求清理整顿手机“回租贷”变相开展的现金贷业务。但是,落实到具体层面,各监管部门不仅需要充足的勇气,而且须有智慧性的监管手段以净化市场。
事实上,在监管层面不乏一些真知灼见,比如一些媒体呼吁运用好“穿透式监管”——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透过现金贷金融产品的表面形态看清业务实质,根据业务功能和法律属性明确监管规则;还如,有专家建议,发展监管科技,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提升监管效率等等。这些监管措施,未尝不能一用。同时,据报道,“回租贷”相关平台已超过100个,注册客户数百万人,大多数目标客户锁定为大学生。由此可见,这也需要家校的共同努力,来规避这些大学生坠入非法现金贷陷阱。比如,引导学生量力量财而行,无论选择什么样的贷款平台,都要制订好自己的还款计划,以免落入借新还旧怪圈;更须谨防违规贷带来的种种伤害等等。
(责编:董晓伟、黄策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