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人喜欢提前消费,各种信用卡,消费贷。而消费金融的“高利贷”陷阱正饱受人们诟病。像“高额利息、暴力催收、向无收入人员放款等等”这些在相关民间借贷法规中所不允许的条款,正在一些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肆意上演。
据《财经》杂志报道,有多位借款人向其爆料,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马上金融”)所推出的“现金贷”业务含各类服务费后折算综合年利率超过60%,远远高于行业和法律规定不得超过36%的标准。与此同时,一天几十上百次的电话骚扰,短信谩骂等暴力催收,可谓是令借款人苦不堪言。
为何一家正规持牌消金公司会铤而走险发放暴利“现金贷”?据《财经》杂志记者调查,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消费金融所覆盖的人群普遍缺乏专业的金融和法律知识,因此其在“现金贷”的年利率设计上较为隐蔽,一些服务费、逾期费等并不明晰,导致年化综合息费率超过国家规定的红线,消费者很容易被蒙蔽,即便发现不规范,维权难度也很大;二是巨额的收益让马上金融不惜铤而走险。有关数据显示,马上金融2017年同比2016年净利润激增8759%,从一年净利润只有六百多万元的小公司迅速增长到净利润超五亿元的大公司。
“高利贷”与暴力催收投诉量飙升
近日,21CN聚投诉平台出现多起投诉马上金融 “高利贷”和暴力催收的案例。最新一周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投诉榜,马上金融投诉量居首位。据此前21CN聚投诉发布的“2018上半年—互联网消费金融业投诉排行榜”显示,马上金融以2855件有效投诉量高居第二。而最新的数据显示,当前针对马上金融的有效投诉量已达到7671件,短短半年不到的时间投诉量翻了快3倍,有效投诉量超过Wecash闪银居第一。
消费金融行业投诉排行榜
在聚投诉上,有一位借款人投诉称其“借了10500元每个月最低还款2400元,其中1700元是还的本金,还有利息服务费300元,剩下的钱不标明怎么产生的每个月多还300多元。”截图显示,该借款共6期,账单总金额5983.27元,最低还款额2410.35元,账单明细包括:第2期借款(等额本息)1697.81元,寿险计划服务费两笔,分别为39.9元和15.24元,上期账单剩余欠款6369.91元,息费总额两笔,分别为83.7元和176.71元。
前述明细项目标明的日期为2018年7月3日。后面还有一项“还款”为-2400元,标明的日期为2018年6月8日。上述寿险计划服务费和息费总计315.55元。如果按10500借款每个月还款2400元计,6期总计还款14400元,费率为37.14%,年化为74.28%。
据《财经》杂志记者调查发现,以借款6000元分12期还款为例,包含各类服务每月需还贷款678.78元,折算贷款年利率约为60%。如果想使用提前还款功能,则必须开通灵活还款服务,每月需还款625.78元,折算对应综合年利率约为43%。
不同服务费组合还款明细
这些案例里的年利率早超过了规定的36%红线。
然而与高额利息同样遭消费者投诉的还包括暴力、骚扰催收。据聚投诉相关投诉显示,马上金融相关催收会选择电话骚扰,短信骚扰从早到晚 不停息,不光是借款人,连自己的家人朋友也会被骚扰。
聚投诉上相关暴力催收投诉贴
此前银监会和人民银行发布的《通知》明确指出各类机构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均不得通过暴力、恐吓、侮辱、诽谤、骚扰等方式催收贷款。
巧设收费名目蒙蔽消费者增加维权难度
尽管银监会和人民银行发布《通知》已明确规定,各类机构应当遵守“了解你的客户”原则,充分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不得以任何方式诱致借款人过度举债,陷入债务陷阱。此外,各类机构向借款人收取的综合资金成本应统一折算为年化形式,各项贷款条件以及逾期处理等信息应在事前全面、公开披露,向借款人提示相关风险。
但马上金融“现金贷”并未明确告知借款人贷款年利率、逾期处理、收费标准及各类服务费具体明细的情况下开展放贷业务。在马上金融APP相关贷款信息页面中,可以看到已默认开通寿险计划、灵活还款服务、短信增值服务,但均未告知具体收费标准,且在还款详情中亦没有显示年利率及各项服务费拆分明细。消费者如果没有点击关闭上述服务,所贷款项目的年利率均超过36%。
据《财经》杂志报道,发生现金贷纠纷的消费者多处于三四线城市地区,他们学历普遍较低,不仅没有相关的金融知识,甚至连基本的维权意识都没有。马上金融正是利用普通借款人对法律及金融知识的欠缺,使借款人在并不清楚服务费以及逾期费等情况下签署合同,合同一旦签订,维权将面临各种困难。
针对借款人维权难的问题,中消协副秘书长董祝礼表示,目前来看,消费者处于弱势状态,贷款形式复杂,如果有证据可以向主管部门反映。面对刚刚兴起不久的贷款、借款等消费贷款,消费者更应格外谨慎,提高维护权益能力。
行业健康发展需监管介入
有关业内人士表示,马上金融做为拿到中国银监会消费牌照的金融机构,对于市场推出的金融产品是否有备案?一旦出现违规现象到底应该有谁来监管?为何在国家和行业出台了相关规定后,依然屡碰红线?这是否需要监管部门应该从源头上进行规范约束,而不是遇到纠纷就让消费者去法院解决?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消费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消费升级以及提高低收入人群生活水平有着很好促进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国家对一些违规的问题视而不见,尤其是侵犯弱势消费群体利益的行为更是不能容忍。从《规定》和《通知》的发布出台,就能看出国家在监管方面的决心。如何在保证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强行业严管,从而避免暴利背后的违规行为,才是真正促进行业良性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