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诈骗为何屡禁不绝?

以预约新冠疫苗为由给手机用户发送木马链接短信,以畸高价格向老年人推销廉价保健品,组织他人大量办理实名电话卡再低价“收购”作为实施诈骗的工具……近年来,面对相关部门的强力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不断变换花样。电信网络诈骗为何屡禁不绝?如何才能做到有效打击?

层出不穷,电信网络诈骗高位运行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受害者不少,受害对象正从老年人逐渐向中青年等更多人群转移,甚至连高学历人才也难以幸免。

根据湖北武汉警方今年3月份通报,武汉某高校一名博士生3月份接到自称是“银监会工作人员”的电话,称该生在网上有贷款记录需要取消,否则影响个人信用。该生信以为真,按照对方要求进行操作,被骗10万余元。目前,警方仍在调查中。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消息,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主体开始向低龄、低学历、低收入“三低”人群发展,诈骗手法多达6大类300多种,而且不断“推陈出新”。

去年年底,河南民权县警方打掉一个借“网络问诊”之名牟取暴利的电信诈骗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90名,涉案资金数亿元,受害者多达10万人。据了解,该团伙在网上给患者诊断开方,销售的产品多是保健品、普通食品和来路不明的“三无产品”,赚取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利润。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今年初发布的信息,近年来,检察机关办理网络犯罪案件以年均近40%的速度攀升。在所有网络犯罪中,网络诈骗、网络赌博高位运行,成为当前主要网络犯罪。

诡计多端,诈骗分子上演“变变变”

伴随网络诈骗治理工作深入推进、用户防范意识有所增强,诈骗套路也不断翻新,呈现出新的特点。

——诈骗手法不断翻新、模式持续升级。根据去年12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新形势下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研究报告(2020年)》(以下称《报告》)显示,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呈现出从电话诈骗向互联网诈骗转变的趋势。诈骗模式与引流推广方式也不断升级,诈骗过程开始呈现接触周期长、诈骗环节多、多手法叠加、跨平台实施等特点。比如,“杀猪盘”诈骗同时涉及婚恋交友、即时通信等多个业务平台,诈骗全程长达 1至3 个月。

——“随机诈骗”向“精准诈骗”转变。与广撒网、随机式诈骗方式不同,“精准诈骗”更具针对性和指向性,欺骗性、迷惑性进一步增强。一些犯罪分子还从单一“对话式”诈骗向“情景剧式”诈骗转变。

西安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任方认为,个人信息泄露已成为“精准诈骗”实施的重要推手。“犯罪分子掌握大量个人详细信息进行‘精准诈骗’,这种诈骗成本低、获利高,诈骗团伙自然会铤而走险。”

今年年初,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法院审结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7名辅警非法卖给“下家”的车辆信息达1万余条,总计非法获利15万余元。“下家”又将这些信息层层倒卖,该案涉案总额达100余万元。

——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愈发活跃。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报告》显示,在我国持续高压打击和有效治理下,境内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空间明显压缩,诈骗分子进而开始“走出国门”,逐步向东南亚、非洲等地区转移。同时,为了躲避监管处置,一些诈骗分子大量利用境外电信网络资源实施诈骗。

今年2月,宁夏银川警方通报破获一起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捣毁了一个长期盘踞在缅甸勐波县的诈骗集团,查获500余款诈骗、赌博App,抓获境外回流犯罪嫌疑人90名。去年8月,湖南警方侦破一起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抓获38名嫌疑人,缴获126台作案电脑、263部手机,冻结涉案资金1000余万元。涉案团伙的头目及主要成员均由柬埔寨金边电信诈骗窝点回流。

多方合力,打击网络犯罪需协同推进

根据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5.6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6.3万名,拦截诈骗电话1.4亿个、诈骗短信8.7亿条,为群众直接避免经济损失1200亿元。

有专家认为,尽管打击治理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但是在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仍然高发,打击网络诈骗犯罪是一场持久战。

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博士邹帆认为,遏制打击网络犯罪,公安机关独木难支,需要各行业各部门有效分工、共同承担。比如通信、金融等部门,也应加大自身业务监督力度,尽可能完善工作流程中的漏洞,向公安机关提供更多有力的信息支撑。有关部门要对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等加强监管,防止被犯罪分子利用。

邹帆认为,遏制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态势,还应进一步细化对犯罪行为认定的相关规定。“网络电信犯罪作为新型犯罪,还有不少法治漏洞。对于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共同犯罪认定、犯罪数额认定、犯罪具体行为方式界定、定罪标准以及证据标准等问题,都需要立法或出台司法解释及时做出规范,统一司法实践中的标准与尺度,便于办案人员把握运用。” 邹帆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认为,除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强化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多种激励机制,提升用户参与度等社会共治措施外,还应探索利用大数据深化电信网络诈骗治理技术手段,探索跨国防范治理方案与措施,进一步建立信息共享与联防联控机制,加强涉诈信息共享与跨境联合执法等,多措并举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关产品

评论